第21期:《长春师大报》

他是“数学痴”他为“工作狂”
--记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 梁四化


   期次:第21期   作者:赵士初   查看:77   





  “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往往是比较枯燥的,要做好学问必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此而心不疲’,才有底气知难而进,勇攀新高。抛开这些,就意味着丧失了从事高等研究最起码的前提。” ———梁四化梁四化,男,汉族,1980年8月生,理学博士,数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非线性微分方程方面的研究。现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吉林省运筹学会理事和美国《Mathematical;Reviews》杂志评论员,《Nonlinear;Analysis》《Computers;&;Mathematics;with;Applications》《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s》《Appl.;Anal.》等国外著名期刊的审稿人。
“痴”于数学
    因为热爱与执着,他成了同事和学生眼中的“数学痴”。他先后攻读了基础数学硕士、应用数学博士学位,O2010年博士毕业,2011年进入吉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两年后顺利出站。正如他自己所言:“攻读学位的过程,就是研究不断深入和热爱不断增强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做科研虽苦,沉浸其中却甘之如饴。发自内心的热爱支撑着这份坚持,更赠予他无穷的快乐。
  “数学研究本身很枯燥,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没有潜心钻研的毅力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我们经常能看到梁老师拿着英文书籍或学术论文,桌子上也堆着大量研究资料,一有时间他就翻阅,正是这骨子韧劲儿,才使他成为我院教师中科研成果最‘高产’的人。”青年教师李海霞赞叹到。
  十余年来,他每天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对非线性分析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甚至在吃饭、走路、睡觉时也在思考未解决的问题。他评价自己很“笨”,可是,在我们看来,他所谓的“笨”,其实是十余年来矢志不渝的执着关注,是追求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心无旁骛,是抓紧一切时间的刻苦勤奋……每天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学习、探索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每晚,当年幼的孩子们进入梦乡之后,便是他专心阅读大量研究资料、撰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常常忘记时间工作到凌晨,也常常因为思考一个问题而彻夜难眠……“非线性分析”领域的研究范围很广。从常微分方程到偏微分方程的各种理论研究,他始终能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做出许多深刻而且有意义的探索。多年来的数学研究,他赢得了学界的认可。2013年他受聘为美国《Mathematical;Reviews》杂志评论员。他参加了许多学术会议,有机会与国内知名学者、国外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与学者们开展学术互动,共享前沿知识,我们自身的知识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同时也拓宽了学术视野。”这是他四处奔波参会的初衷。
  他在2012年获得首批“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2016年荣获长春师范大学首批“长师学者”称号,2017年荣获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称号。2016年,由他主持完成的项目“具有临界指标的基尔霍夫型问题的研究”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近年来,他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5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数学学科高被引(ESI检索)论文。他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第52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2016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在研项目1项,出版《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多点边值问题》学术专著1部。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一个醉心于“非线性分析和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十余年的孜孜以求。多年来丰富的研究经历,让他拥有了宽广的科研视角,厚植了扎实的底蕴,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学术研究上的新兵,还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加码奋斗。
“迷”于教学
    “梁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上课时他总能带给我们一些学科前沿的相关内容,虽然作为本科生的我们大多是听不太懂的,但能让我们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张世伟同学最后补充道:“我将来也要沿着他给我们指引的数学道路继续钻研。”
  作为学院的青年骨干,他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他一直承担学院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课前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积极参加听课与评课,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新进教师树立了好榜样。“他工作效率很高,从不拖延,学生很爱听他讲课,在进行教学科研经验交流时,他毫不保留,倾囊相授,很受同事赞扬。”周晨星教授给他这样的评价。
  “我不断地从教学中寻找科研的思路和出路,坚持教学和科研不分家。教学是与学生相长的过程,科研是与同事共进的过程,因为相长共进才促进了学院学生素质和同事教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学生是我教学科研灵感的重要来源,同事们给予我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也使我收益颇多。”他心怀感恩地讲到。
  他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在他看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能力的开发者和培养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意识。他建议通过提高大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加强大学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全面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他也大力支持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目前数学学院苗凤华教授的《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研究》《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晨星教授在选修课《点集拓扑》《微分几何》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建立了适合本课程的讲课、作业和考试的评价体系,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优势所在;以适应教学主体而推出的教学改革,是教师主导教学的实力突围,只有善于改革创新者,才能适应教育主体变化而赢得学生欢迎和同事认可。“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一成不变”的教学必将迈向 途,善于突破的改革必将引领固化的教学走出困境。
“狂”于事业
    2017年3月,他走到了领导干部的岗位上来,尤其是就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以后,这给他谋事干事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他虽然是一名党外人士,但他始终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他做工作勤勤恳恳、踏实务实,能够注意维护班子团结,在学院发展大事上能够全局考量,真心向领导、专家请教,虚心向同事学习,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学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数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浩哲高兴地说。
  2017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中,作为数学学院的联络人,他24小时坚守岗位,不言苦累,精心准备,确保了审核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全程参与学院硕士点一级学科申报工作,从学校组织的预申报工作到正式申报,再到成功获批,经历了大概一年半的时间,从人员的筛选,再到方向的确定,经过几十次的研讨,申报书前前后后经过了不下五十次的修改,最后答辩的一段时间,他经常在学校加班加点修改完善材料,有时熬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回家,为学院一级学科申报成功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还带领学院教师完成了吉林省教育厅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综合评估工作,组织参与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学科建设任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能走进教师的工作岗位,多亏梁老师的推荐。和我同届的不少同学都在学院开辟的实习就业单位里谋到了理想的工作。”2018届毕业生刘同学感激地说。为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他经常利用教学间歇时间,组织学院教师到南京、苏州、常州、重庆等地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工作,积极与意向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拓展了就业市场,也为数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研究生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数据。
  “他很能干,是学院年轻教师的优秀代表。他勇于担事、敢于干事、善于成事,是在学院重大事件工作中历练出来的优秀干部。”刘仁云院长欣慰地说。他先后负责了学院的教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工作。为做好这些工作,他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与同事和领导沟通,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落地、扎实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人只要踏实地向前走好每一步,他就一定能够走到事业的顶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实的精神和忠于事业的高贵品质,只有不断地践行这种精神品质,人生事业才不致荒废。
采访手记:
    有一种精神叫做“痴”,不为任何外来因素所动,那是对所从事领域的热爱与执着;有一种奋斗叫做“狂”,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扰,那是对前途事业的忠诚与捍卫。在长春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有着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烙刻着“痴”“狂”印记的长春师大人,他们是长春师大的脊梁,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