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期:《长春师大报》

你说我采

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毕元辉


   期次:2018年第5期      查看:67   



  学生记者:毕老师您好,历史文化学院发展至今,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下,担当了哪些责任?
  毕元辉: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酝酿和沉淀下来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面的精神财富,诸如天下为公、社会和谐的社会理念;仁爱重义、积善积德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进取精神;鞠躬尽瘁、匹夫忧国的责任担当精神等等,传统文化的这些精神食粮,下至个人的品格养成职业发展,上至国家的兴旺发达无不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才能开辟美好未来,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历史文化学院以历史责任为己任,一代代人前仆后继、兢兢业业,力求培养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不断改革与探索,尤其是作为优势学科的历史学专业,我们理应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为此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各专业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
  学生记者: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副院长,您对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及全体师生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方面有何想法、规划?
  毕元辉: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和学校的“清风四雅”文明修身行动的号召下,作为历史文化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我感到十九大所宣扬的文化自信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学院在专业教育上应该有所作为。为此,我院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与学院团委联合行动,将专业学习融入到学团活动中,这改变了以往学团活动与专业学习分立、各自为政的状况。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两项工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两项举措都依托于历史学专业独有的优势师资力量。
  其一,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借着十九大强调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贯彻十九大精神关于课程的指导思想,由我提议,经与姜维公院长商议,形成了以讲史为载体,从根源上和在历史中寻求文化自信的想法,由此设计了博导系列讲座课程———“教学与研究博导讲座课程”,本课程由历史文化学院校内或校外博士生导师主讲,属于专业提高与创新课程。本课程全部以专题形式呈现,采取一人一讲,以“讲精华、讲专长”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深入的专业学习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本课程于本学期第五周开启,我们计划把它打造成历史文化学院的新型的精品课程,同时也计划在未来利用学院的中国史师资优势,打造更多类似的精品课程。
  其二,开展“青史读书会”和“青史讲堂”活动。从2016年开始,以院长姜维公带头、全体学院领导参加的各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中,我院面向全体学生发起关于读书的号召,强调读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之后下发了各专业的“专业必读书目”。在此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由学生自发组织“青史读书会”活动,目前读书会正进行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将来我们有志于将此读书会打造成由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参与、面向全校开放的精品社团活动。“青史讲堂”包括“史学讲堂”由中国史博士生导师主讲;“学术讲堂”由历史文化学院骨干教师主讲;“人生讲堂”由学生工作教师讲堂;“学子讲堂”由历史文化学院成绩卓越的学生主讲。主讲的范围由大学、社区、小学、企业等。主讲对象为专业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小学生。“青史讲堂”是史学家的讲堂,也是青年们的学堂。史学家们通过青史讲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青年学者通过青史讲堂交流学术成果,传播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