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期:《长春师大报》

杏花烟雨 魂兮归来


   期次:2017年第5期   作者: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 詹 湘   查看:52   




  南方四月,清明时节,烟雨朦胧勾勒出行人心里的万千愁绪,明明抬头是青翠欲滴的迷人柳色,低看是连绵如丝的细雨滋润着青石缝里的绿苔,就连春风拂面而过,留下的也是温柔。正是春光恰好时,可惜在最好春光里,人们最关注的也不是满眼春色,所思所念的只有两个字——安魂。
  楚辞《招魂》里有句话叫“魂兮归来”,是盼望魂魄归来的最热切呼唤。王充说:“人死如灯灭,好似汤泼雪,若要还魂转,海底捞明月。”无神论的王充自是不信灵魂之说,可是人死灯灭后,那曾经温暖自己、照亮前路的“灯光”,又怎能轻易忘怀?清明祭祖,祭拜的是先人,后辈们怀着的是对先人的追思,在清明时节怀着魂兮归来的美好愿景,安抚人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死别。就连自诩理性科学的西方人,也是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关于灵魂人们编撰过许多故事,我国的《山海经》《子不语》《聊斋志异》……其中被搬上荧幕的《倩女幽魂》经典电影与1990年美国那部由杰瑞·扎克导演、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人鬼情未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都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爱情故事。
  昔日唐太宗为寻杨贵妃的魂魄,不惜千金,上下求索,却一无所得,犹记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文豪苏轼,宦海沉浮,一生遭三次贬谪,亡妻去世后十年,一首悼亡词,流传千古。小轩窗,正梳妆,不思量,自难忘,情深不减,只可惜隔着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流连于乡间古道,柳条边骑牛吹笛的牧童,伴着袅袅笛声扶摇直上的炊烟,还有沾湿衣襟默默彳亍的断肠人,多希望故人魂兮归来。此去经年应是好景虚设,有幽长巷弄里,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的手艺人;有白色瓷碗,母亲刚刚煮好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有血色残阳,背着书包蹦跳嬉闹的孩童;有燕子斜飞,黑色燕尾划过黄色杏花带出的翩跹彩蝶……往日时光安再否,惟立墓前,诉与故人说。
  清明,人们通过敬给先人最好的食物,希望共同分享现世喜忧。逝去的祖辈亲友、不论是一生挚爱、还是天涯知己,死别之苦,最难忘记。相处的旧日时光,从不曾随故人的逝去而远离心间,反而埋入心底,愈渐清明。清明时节,人们又怎想心中清明呢?一曲笛音,一壶浊酒,魂牵梦萦,杏花烟雨,魂兮归来,不曾离去,吾魂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