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期:《长春师大报》

清明烟雨浓


   期次:2017年第5期   作者:物理学院 2016级 周明炜   查看:106   







  古籍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春分已过,又是清明,小河初涨,田野见绿,树枝抽新,垂柳依依,细雨绵绵,踏青祭祖。擎一颗虔诚之心,携带漫山遍野之怀念与追思,裹挟厚重而不老之情怀与悲泣,手捧芬芳圣洁之鲜花,于萧瑟凄冷春风之上,盈盈浅愁冷雨之中,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洒一杯浊酒,诉一腔缅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是阴与阳的交逢,生与死的重叠。在中国,只有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具有如此非凡的意义,它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清明节承载了人们一年的岁月中对逝去之人的深深追忆与浓浓的思念。自古清明游,骚客赋闲愁,人世有代谢,枉自多烦忧。自叹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忆往事看祭台。然而身后灵台一柱香,儿孙晚辈情意长。笑呵呵地谈古论今,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踏青,祭扫,仿佛人世间的哀与乐都交织在这清明节。
  “天苍苍,地茫茫,又是一岁柳绿妆。心一嚷,泪两行,雨雾化作清明裳。”任何事物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更替不断地演变甚至消亡。如果仅仅注重某种形式,那么,清明的意义也就被淡化甚至消解了。对于清明来讲,更需要注重和传承的是它的人文精神。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是气节;不仅要祭奠祖先,更要缅怀先烈。清明,并不是一个纯粹悲伤的日子,中国人自古就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对去世的亲人最大的缅怀和崇敬,就是将他们生前最为光辉的一面展示和继承,并秉承先祖身上的高贵品格,将之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因此,世人在传承清明的种种仪式的同时,更应该能加以谨慎地对照和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样的“祭奠”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内涵。
  四月的清风吹醒了眉梢上沉睡的惆怅,转眼又是一年春之伤,逝者已去不可追,可弥留至今的精神仍需要传承,我们应以更为多元的方式来慎终思远、纪念先贤,同时勉励在生的人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未了的人生,这样才能使清明之神芳华永世,清明之魂亘古至今。